田嵐委員本報記者 趙持 攝
  本報記者 李勇
  從北京返湘已經6天時間,全國政協委員、湘西土家族苗族自治州政協副主席田嵐仍心緒難平。3月17日,他在接受本報記者專訪時說,身為政協委員,要圍繞今年政府工作報告中提出的“創新扶貧開發方式”積極建言獻策,繼續向貧困宣戰,決不讓貧困代代相傳。
  翻開政府工作報告,扶貧開發那一章節被田嵐畫上了密密麻麻的印記。來自湘西的田嵐,在每年的全國兩會上,發言時說得最多的是扶貧,提案里關註得最多的是貧困地區、民族地區的發展。
  “扶貧是衡量社會公平、民生福祉的‘溫度計’。”田嵐介紹,改革開放以來,湖南扶貧攻堅成就斐然,仍未脫貧的地區大多自然環境惡劣、生存條件艱苦,脫貧任務依然很重。以自治州為例,該州是典型的老、少、邊、山、窮地區,大量的貧困人口分佈在農村,而落後的小農經濟無法承擔脫貧大任,全面建成小康任務艱巨。
  田嵐說,政府工作報告提出要“實行精準扶貧,確保扶貧到村到戶”,為自治州下一步扶貧攻堅指明瞭方向。如何做到“精準”?田嵐認為,必須通過改革,改掉“大水漫灌”式的扶貧方式。要摸清楚貧困的“底子”,制定精細可行的貧困地區發展規劃,對貧困村和貧困戶要精準分類、結對扶持。要通過區域整體開發,創造有利於“造血式”扶貧的大環境,使貧困群眾有更多公平的發展機會,推動精準扶貧更加有效,更可持續。
  “輸血不如造血,授人魚不如授人漁。”田嵐說,貧困地區的發展,必須依靠自我發展能力和參與市場競爭能力的提升。一方面,大的區域開發要由國家綜合考慮,把扶貧規劃、城鎮化規劃、綜合交通規劃統籌起來,加快貧困地區基礎設施建設,這是當地群眾翹首以盼的大事,可以帶動產業轉移和脫貧致富;另一方面,貧困地區要整合扶貧資金,加強對貧困群眾的技能培訓,幫助鄉親們發展特色優勢產業,尋找脫貧致富的好路子,向市場要辦法、要活力、要效益,一個一個拔掉“窮根子”。
  近年來,田嵐和同事們一起,圍繞武陵山區域發展和扶貧攻堅,進行了大量深入細緻的調研,拿出了一批高質量的調研成果。“今年,我還將繼續圍繞貧困地區發展進行調研,因為我來自貧困民族地區,自然要為這方水土鼓與呼。”說起今年的打算,田嵐信心滿滿。  (原標題:繼續向貧困宣戰)
arrow
arrow
    全站熱搜

    va80vasdys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0) 人氣()